土壤调查及风险评估
土壤调查,即土壤污染状况调查,是采用系统的调查方法,确定土壤是否被污染及污染程度和范围的过程。一般包括污染识别、污染证实、补充采样和测试三个阶段,可以为风险评估和土壤及地下水修复过程提供参数。污染土壤风险评估,则是评估土壤污染土壤和浅层地下水通过不同暴露途径,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的概率。
主要依据等:
1)《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》,2017年11月4日修正;
2)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》,2018年8月31日发布;
3)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》,2017年6月27日修正;
4)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》,2020年4月29日修订;
5)《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》(国发〔2016〕31号);
6)《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》(国发〔2015〕17号);
7)《污染地块土壤环境管理办法(试行)》(原环境保护部令第42号);
8)《关于保障工业企业场地再开发利用环境安全的通知》(环发〔2012〕140号);
9)《关于加强工业企业关停、搬迁及原址场地再开发利用过程中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》(环发〔2014〕66号);
10)《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、风险评估、风险管控及修复效果评估报告评审指南》(环办土壤〔2019〕63号)。
主要规范等:
1)《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技术导则》(HJ25.1-2019);
2)《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监测技术导则》(HJ25.2-2019);
3)《建设用地土壤环境调查评估技术指南》(原环保部公告2017年第72号);
4)《工业企业场地环境调查评估与修复工作指南(试行)》(原环保部2014);
5)《土壤环境质量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(试行)》(GB36600-2018);
6)《地下水质量标准》(GB/T14848-2017);
7)《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》(GB50137-2011);
8)《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》(HJ/T166-2004);
9)《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》(HJ 164-2020);
10)《岩土工程勘察规范》(GB50021-2001);
11)《土的工程分类标准》(GB/T50145-2007);
12)《工程测量规范》(GB50026-2007);
13)《水位观测标准》(GB/T50138-2010)